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稀土永磁體在 9 月出現大幅下滑,結束了數月的復蘇勢頭。這一動態發生在兩大經濟體仍陷入貿易爭端之際,而美國正加快建設替代供應鏈以應對風險。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週一(10月20日)公佈的數據,2025 年9 月對美出口量較8 月下降 28.7%至 420.5 噸。該數據亦比去年同期低近 30%。
這是繼6月短暫反彈後的第二個月份出口下滑。此前,6月的時候,中國曾在與美國官員於倫敦舉行貿易談判期間,同意加快稀土出口許可的審批。
多位消息人士指出,自9月開始,中國稀土永磁體企業在申請出口許可時,受到更為嚴格的審查。
中國在稀土永磁體生產與加工環節幾近壟斷。據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統計,中國在全球稀土永久磁體市場占比高達約 90%。
永磁體廣泛用於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電子產品及國防系統,因此其供應安全備受全球關注。
不僅針對美國市場,中國稀土永磁體總出口量也在 9 月同比下降。根據海關數據,9 月整體出貨量比8 月下滑 6.1%。
面對這一局面,美國及其盟友正在加速佈局替代稀土及關鍵礦物供應鏈。週一,美國與澳大利亞簽署高達 85 億美元的礦產協議,旨在提升稀土與關鍵礦物供應能力,用於國防製造與能源安全。
不過,製造稀土永磁體的產業鏈異常複雜,依賴上游稀土元素開採與精煉。當前,僅有少數美國廠商具備國內永磁體製造能力,多數尚處於起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