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美國需要把就業崗位低增長視為常態

2025-11-26

最新的就業報告因政府停擺推遲了近七周,終於在週四發佈。

我們得知,9月新增就業人數超出預期,達到11.9萬個,較8月有所改善——8月為淨減少。白宮借此機會表示慶祝。但美國勞工統計局在總結中提醒說:“9月就業人數微增11.9萬,但自4月以來幾乎沒有變化。”

事實上,從5月至9月,就業增長平均每月不到4萬個。這一數據更能反映當前的就業形勢:就業增長處於低位。

漢聲APP

考慮到特朗普對移民的嚴厲打擊以及隨之而來的淨移民數量下降,我們需要開始將低就業增長視為一種新常態。

讓我解釋一下:2025年的淨移民數量可能接近零,甚至可能為負。這將是幾十年來首次出現移民離開美國的人數超過進入人數。

整體移民減少,意味著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數減少,消費支出也會下降。

我們以往會認為每月僅增長4萬個崗位,是經濟疲軟或即將衰退的跡象。但如果特朗普的移民限制政策持續下去,這種低速增長可能就是可持續的就業增幅。

每月新增就業崗位的數字本身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只有將其與求職者數量進行比較,才能判斷就業增長到底是疲弱、健康,還是過熱。

如果就業增長可持續,失業率又保持在較低水準,那麼說明勞動力市場健康。

當新增崗位數與新求職人數大致匹配時,整體工資水準應該會上升,提高購買力,但又不會快到引發通脹。

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的幾年,我計算出當時每月新增10萬個崗位是可持續水準。這個數字比早些年低,因為越來越多人進入退休年齡。

疫情後,移民激增改變了這一狀況,從2022年到2024年,可持續增幅估計升至每月約20萬個,因為大量持臨時工作許可的移民加入勞動力市場。而現在的移民政策似乎將這一趨勢徹底逆轉。

因此,未來一年內,一個健康的就業市場可能意味著4%到4.5%的低失業率(自2024年初以來大致維持在這個區間),以及類似目前的新增崗位數量。

今年7月,我和斯坦·弗格、塔拉·沃森共同發佈的分析預測,到2027年,可持續的月度淨新增崗位數可能會降至負1萬個,也就是說,每月的就業崗位可能比上月更少。

支持特朗普移民政策的人有不同看法。去年,當時還是參議員的萬斯表示,減少移民,將為本土求職者,尤其是男性騰出更多就業崗位,從而推高工資水準,吸引更多本土男性進入勞動力市場。

但我對此存疑。實證研究表明,減少移民對那些與移民技能相似的本土工人的工資影響甚微。25歲至54歲的本土男性勞動參與率自1960年以來持續下降,即便在工資增長強勁的時期,也僅能短暫減緩這一趨勢。

很容易預料到,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會減少求職人數,但一個被忽略的後果是,移民受限也會降低勞動力需求。那些因為特朗普政策而沒能來到美國的移民,不僅沒有在這裏工作,也沒有在這裏消費。

當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下降時,企業就不需要招聘那麼多人。而且,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帶來的成本和不確定性,也確實讓不少企業減少了招聘。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勞動力市場處於“一種奇特的平衡狀態”。新崗位數量的減少幾乎與新求職者數量的下降同步(當然,不是每個地區和行業都如此,一些建築公司仍在努力招人。)

部分美聯儲官員和其他觀察人士擔心,如果就業增長動力過於不足,可能導致勞動力市場疲軟,進而推高失業率。因此,美聯儲採取適度降息的措施也是合理的。

不過,也要考慮另一面。如果企業對新員工的需求仍維持在2024年的水準,但由於移民政策,求職人數突然下降,那麼美聯儲就必須抑制過熱的勞動力市場,否則工資上漲會加劇通脹壓力。

但如果我們發現,受限的移民和頻繁變化的高關稅政策確實減少了整體勞動力需求,那這些政策就等於替美聯儲完成了調控任務。

在這種經濟環境下,一個理想結果可能是低失業率但就業增長停滯。這對許多美國人來說是新現象,人們通常將健康的就業市場與不斷上升的新增崗位聯繫在一起。

然而,健康的就業市場並不意味著經濟蓬勃發展。由於移民減少,未來美國人口也會減少,經濟規模也會變小。同時,更嚴格的移民政策意味著繳稅的適齡移民減少,而他們即使獲得了居留權,也要等多年才能享受大部分聯邦福利,有些甚至永遠無法享受。

最後,經濟學家認為,移民對提高生產率也有重要作用。

換句話說,美國對移民越不友好,最終就會越貧窮。

來源:加美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