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好時代!黃金白銀高歌猛漲 美元快速翻身上調預期目標 俄烏緊張支撐原油持續走升

2022-02-14

避險時代來臨,上周美國CPI通脹數據唱響后,黃金與白銀就持續高歌猛漲,黃金本日亞盤已達1860.19美元價位,而銀價則報在23.63美元美元也打快速翻身仗,美元指數漲至96.047。美債收益率有所回落,但2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創2019年10月來最大單周漲幅。俄烏緊張局勢也提供支撐,幫助原油持續走升。

高通脹時代降臨

美國通脹率創40年新高,無論是從汽油到食品雜貨無所不漲,大傷美國民眾荷包。據穆迪經濟學家分析,美國一般家庭在通脹猛獸侵襲下,每月支出多出250美元。美國2021年物價節節飆漲,12月通脹年率觸抵7%,是1982年6月以來新高,10日出爐的2021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拉大升幅,年升7.5%觸抵1982年2月來最高水平。這都怪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瓶頸,產品供不應求推高物價,從汽車、汽油、家具到雜貨,各式商品服務無一不漲  

穆迪分析資深經濟學家史威特(Ryan Sweet)指出,很多人被高通脹害慘,單月開銷增加250美元是很大的負擔。他說道:“通脹要付出什么代價,現在再清楚不過。” 史威特將通脹率近7%下的家庭支出,與2018、2019年平均通脹率2.1%時兩相比較,得出250美元的數字。  

美國消費者若恰巧在2021年需要一台全新的洗衣機,可真是不走運,通脹的關系讓他們荷包大傷,2021年洗濯設備價格大漲12.1%。富國銀行經濟學家做的調查,細分高通脹對不同族群的沖擊。結果中產階級家庭荷包的吃緊程度,更甚高所得和低所得家庭,交通支出成了決定性因素。  

主要是中產家庭汽油花費在整體預算的占比,比其他族群來得大,而2021年12月美國汽油價格暴漲近50%。高收入家庭愛買新車,12月汽車價格漲幅較小。此外高收入家庭在外食與休閒娛樂的支出相對較高,這兩方面的漲幅小于整體通脹。

如果從不同族裔來看,西班牙或拉美家庭面臨7.1%的高通脹率,歸咎于他們有一大部分收入花在買二手車及汽油。亞洲家庭面臨5.6%通脹率,這個族群的收入常高于一般家庭。35至44歲在2021年面臨6.9%通脹率,居各年齡層之冠,他們的預算一大部分也是花在車子和汽油。65歲族群面臨5.8%通脹率,他們的醫療開銷較大,占比達16%,反觀25歲以下的醫療支出僅占4%,2021年美國醫療服務的漲幅只有2.5%。

俄烏局勢緊張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周五表示,俄羅斯隨時可能對烏克蘭發動攻擊,而且可能以空襲開始。沙利文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任何在烏克蘭的美國人都應該盡快離開,無論如何都要在未來24到48小時內離開。”

他也同時指出,美國不確定俄羅斯總統普京是否做出入侵烏克蘭的最終決定,但“這很可能很快就會發生,”他說。此外,據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節目NewsHour駐華盛頓首席記者班尼特的最新報道,有3名官員表示,美國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決定入侵烏克蘭,并將這些計劃傳達給了俄羅斯軍方。

他在推特上寫道:“兩名行政官員表示,他們預計入侵將于下周開始,這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說法相呼應。”他還指出,美國國防官員預計,一場可怕而血腥的戰役將以為期兩天的轟炸和電子戰開始,然后是入侵,目標可能是政權更迭。

北大西洋理事會聽取這份新情報的簡報,而總部設在美國的Maxar技術公司一直在跟蹤俄羅斯軍隊的集結情況。該公司說,周三和周四拍攝的照片顯示,俄羅斯西部、白俄羅斯和克里米亞(2014年俄羅斯從烏克蘭吞并了克里米亞)新部署了大量軍隊、車輛和戰機。

貴金屬市場:

2022年因政策調整引發的短期走弱不改變整體的走勢,分析市場不建議趨勢做空,仍建議利空出盡企穩逢低做多。貨幣超發、經濟增速減緩以及通脹持續高位背景下,黃金配置價值依然會比較高,做中長期資產配置者,可借黃金回調之際持續做多。2022年,黃金運行區間為1675-2075美元/盎司;如出現有效突破后,運行區間將會調整為1450-2200美元/盎司

全球最大黃金ETF道富財富黃金指數基金(GLD)在11日黃金持有量增加3.48噸至1019.44噸。最大的白銀ETF安碩白銀指數基金(SLV),白銀持有量持平為16938.13噸。

世界白銀協會2月10日報告表示,2022年全球白銀需求預估將達到創新高的11.12億盎司,主要是受到工業需求預估將年增5%達到創新高水平的帶動,銀條以及銀幣的投資需求也預估將年增13%至7年以來新高,銀飾以及銀器的加工需求則預估分別年增11%與21%。報告認為,今年上半年貴金屬價格仍會受到總經環境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的支撐,但美國升息的路徑更為清晰之后,貴金屬的價格可能會受到挑戰。

報告表示,2022年白銀市場可望延續去年的強勁表現,各個關鍵部門的需求都有望增長,全球白銀需求預估將年增8%,達到創新高的11.12億盎司。其中,佔白銀需求逾半數比重的工業需求也將創下新高,主要受到全球朝向綠色經濟的轉型所帶動。白銀在太陽能發電板的應用前景仍然光明,儘管生產商嘗試降低銀的用量,但在太陽能發電板安裝量創下新高的帶動下,銀的需求也將跟隨增長。

在汽車以及5G通訊市場,盡管受到芯片短缺的干擾,白銀的需求也仍將維持強勁。汽車市場的電氣化是帶動白銀需求增長的一大因素,全球推進5G的建設也帶動白銀的需求。5G技術在更高的頻率(高達300GHz)下工作,因此需要增加銀基電磁屏蔽以減少暴露。此外,芯片生產的瓶頸今年有望逐漸化解,屆時白銀在電力以及電子領域的應用需求也將獲得擴增。

2022年銀飾需求預估將年增11%,印度市場是主要的推動力道,主要因為后疫情時期的消費情況將持續改善的影響。儘管年初可能仍將受到疫情的一些影響,但印度的城市消費者仍有望隨著防疫限制的逐漸放寬而增加銀飾的消費。2021年美國也是銀飾消費增長的一大市場,2022年也有望延續增長的力道。銀器加工需求的增長也主要來自于印度,主要是跟隨銀飾的消費需求增加。

2022年全球白銀市場的供應量則預估將年增7%達到10.92億盎司,這使得2022年白銀市場將出現創紀錄的2000萬盎司供給缺口,2022年白銀市場則是6年來首度出現供給短缺。不過,與白銀市場的整體規模相比,供給缺口仍然相當輕微。今年銀礦產量預估將年增7%至6年以來的新高,主要受到幾處大型銀礦以及新礦投產的帶動;白銀回收供應量則預估將年增3%,主要因為工業回收量增加的影響。 

美元市場:

繼上次歐洲央行會議后,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將歐元/美元預期進行了上修。當前,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將其對歐元/美元的年中目標預期自之前的1.10,上調至1.11。該行分析道:“鑒于歐洲央行2月政策會議維持鷹派立場,我們已經調整對歐元/美元的預測。”

他們繼續說:“然而,我們認為美元的牛市行情尚未結束。此前,我們預測隨著美聯儲開始收緊政策,歐元/美元將在年中跌至1.10。鑒于歐洲央行的鷹派傾向,我們已將這一預測適度上調至1.11。我們還提出對歐元/美元反彈的中線預期,目前我們將歐元/美元今后一年的目標自1.12,上調至1.15。”

盡管收益率有所回落,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率仍創下2019年10月以來最大單周漲幅,主因是前一日公布的1月通脹率沖上40年高點,使反映美國利率決策的2年期國債收益率出現2009年來最大單日漲幅。

由于美國通脹壓力爆棚,部分市場觀察人士認為,美聯儲恐怕會在非例會期間緊急升息。花旗經濟學家研判,美聯儲將在3月會議一口氣升息50個基點,然后在5月、6月、9月和12月會議各升息25個基點。

原油市場:

油價創下2014年以來的7年新高,主要因為烏克蘭局勢緊張的影響。上周回顧,NYMEX原油上漲0.9%,布蘭特原油上漲1.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周五表示,俄羅斯“隨時都可能”對烏克蘭發動攻擊。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2月10日發布月報表示,1月份,OPEC一籃子原油價格上漲11美元或14.8%來到每桶85.4美元,創下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主要因為市場對Omicron變種病毒的擔憂逐漸消退令油市的基本面改善,以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升高引發供應擔憂的影響。受到油價上漲以及基本面改善的影響,原油期貨的投機淨多單也創下去年11月以來的新高。

報告表示,一些主要的經濟體陸續公布了2021年第四季的經濟成長率,包括中國與美國去年第四季的增長都優于預期,因此本月報告將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從5.5%上調至5.6%,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則維持不變為4.2%,中國與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將分別達到5.6%與4.0%。報告表示,疫情仍然是國際油市的一大不確定因素,疫苗普及的速度也需要持續觀察,通脹升溫以及央行的應對也會是市場的焦點。

美國10日公布的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率上漲7.5%,創下1982年2月以來的40年新高。圣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對此表示,他現在希望在未來3次的貨幣政策會議升息1個百分點。芝商所根據聯邦基金期貨價格計算的市場預期監測工具Fed Watch在2月11日的數據顯示,美聯儲3月升息兩碼(0.5%)的幾率達到93.8%。

OPEC本月報告將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預估維持在年增415萬桶/日不變,但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加快從疫情當中復蘇,以及旅行限制的持續放寬,未來石油需求預估將會有上調的機會。報告預估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會達到1.008億桶/日,此將重回疫情以前的水平,第三季以及第四季全球石油需求都預期將超過1億桶/日。報告指出,工業活動的加速恢復提振了柴油需求,并且國際航空也已經出現復蘇的跡象。

在供應的部分,2022年,OPEC以外的原油日產量預估將年增300萬桶至6660萬桶,主要的產量增長來自于美國、俄羅斯、巴西、加拿大、哈薩克、挪威以及圭亞那等。1月份OPEC原油日產量僅增加6.4萬桶至2798萬桶,遠低于在生產協議當中所應增加的25.4萬桶/日份額,產量增長主要來自于尼日利亞(8.1萬桶/日)、沙特阿拉伯(5.4萬桶/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4萬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