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週三(11月5日)試圖淡化共和黨在本周選舉中的慘敗。就在前一日,民主黨候選人在全美多地取得壓倒性勝利,這被廣泛視為對特朗普及其政黨的強烈不滿信號。與此同時,最高法院對特朗普政府關稅合法性的質疑加劇,令其經濟議程再添不確定性。
民主黨選舉大獲全勝 特朗普“強裝鎮定”
特朗普在白宮臨時召集共和黨參議員早餐會時表示:“那並不是一個會贏的選區,那裏是民主黨大本營。但我不認為這對共和黨是好事……也不一定對任何人是好事。”
![]()
在這次被視為特朗普第二任期首個重大政治考驗的選舉中,民主黨從東岸到西岸幾乎全線告捷。紐約市選民以創紀錄的投票率選出了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蘭·曼達尼(Zohran Mamdani)為市長——他將成為紐約首位穆斯林市長。新澤西和佛吉尼亞州的民主黨州長候選人也意外取得兩位數優勢的勝利。
特朗普將共和黨失利歸咎於聯邦政府史上最長時間的停擺以及自己未參選的“缺席效應”。他在Truth Social上發帖,祝賀自己“總統勝選周年快樂”,並宣稱美國經濟仍在“蓬勃發展”。
但連共和黨內部也難掩震驚。俄克拉荷馬州州長凱文·斯蒂特(Kevin Stitt)稱民主黨這次的勝利“令人震驚”,“簡直是一次教訓”。
民意不滿升溫:分析稱選舉結果是對特朗普的“警示”
多位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共和黨的慘敗反映出選民對特朗普第二任期施政的不滿。資深選舉觀察家查理·庫克(Charlie Cook)表示:“如今,各種背景的選民都被特朗普惹怒了。”
距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僅剩一年,民主黨此次意外收穫無疑為士氣低迷的反對派注入一針強心劑。
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在國會山直言:“讓昨夜的選舉結果成為共和黨的警鐘。美國人民已經厭倦了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只看到他讓富人受益、讓中產受損。”
紐約迎首位穆斯林市長 曼達尼誓言“正面對抗特朗普”
紐約市市長選舉成為全國焦點。高投票率幫助佐蘭·曼達尼贏得選舉。特朗普曾稱其為“共產主義者”,並威脅削減對紐約的聯邦資金。
曼達尼回應道:“我不會在特朗普問題上拐彎抹角。如果他想以種族、出身或居住地為理由迫害紐約市民,我會堅決反擊。”
特朗普則在佛羅里達的一場商業論壇上嘲諷稱:“邁阿密很快將成為逃離紐約共產主義的避難所。美國人面前的選擇很清楚——共產主義還是常識。”
最高法院質疑關稅權力 預測市場下調“特朗普勝算”
同日,特朗普政府在最高法院也遭遇打擊。美國最高法院對其政府的關稅政策舉行了長達兩小時半的聽證會。多名大法官——包括保守派的尼爾·戈薩奇(Neil Gorsuch)與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對特朗普以“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為依據徵收關稅的合法性表示懷疑。
他們對政府辯護人D. John Sauer的陳述表示懷疑,指出此舉或侵犯國會的徵稅權。
特朗普政府辯稱,這些是“監管性關稅”,並非稅收行為;但自由派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反駁說:“你說關稅不是稅,但它們本質上就是稅——是對美國公民徵收的收入。”
戈薩奇則指出:“總統單方面宣佈國際貿易緊急狀態並徵收關稅,國會幾乎無法收回這些權力。這實際上意味著權力正不斷集中於行政部門。”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9月提交的法庭檔中警告稱,若最高法院裁定關稅非法,美國政府可能需要退還高達750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
根據負責預算委員會的估算,截至2025財年下半年,美國政府從關稅中獲得1510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近300%。
目前特朗普徵收的關稅起點為10%,部分國家(如印度、巴西)高達50%。若政策獲准延續,預計到2035年將為美國創造約3萬億美元額外財政收入。
受此影響,預測市場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信心大幅下降。在Kalshi平臺上,與法院是否支持特朗普關稅相關的合約價格從近50%驟降至約30%。
![]()
(圖源:Kalshi, CNBC)
Polymarket上類似合約也從40%跌至30%,顯示交易者普遍認為最高法院可能裁定特朗普敗訴。
![]()
(圖源:Polymarket, CNBC)
下級聯邦法院此前已認定,特朗普對包括加拿大、中國、墨西哥等多國進口商品徵收的“互惠關稅”及“芬太尼關稅”缺乏法律依據。最高法院尚未宣佈判決日期。
特朗普正面臨“雙重壓力”
從選舉失利到司法受挫,特朗普第二任期正面臨雙重挑戰。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輪選舉結果不僅削弱了共和黨的政治信心,也讓特朗普的經濟議程承受新的考驗。
在民意波動、法律風險和黨內不安交織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或將迎來最嚴峻的政治考驗期。